江茂昆(前一)和工友們在張拉作業(yè) 張陽燦 攝
在“五·四”青年節(jié)到來之際,我的腦海里又浮現(xiàn)出他的形象。那是1994年12月23日下午15點時分,隆冬北京,冰天雪裹。然而,人民大會堂接見大廳內(nèi),一張張年輕的笑臉卻漾滿了春意。隨著陣陣熱烈的掌聲,一位身著鐵路制服、年僅23歲的青年工人,同全國各條戰(zhàn)線的代表們一起,在這里受到了黨和國家領(lǐng)導人的親切接見。
這位青年叫江茂昆,是鐵道部十四局二處十一隊的工班長。他作為“全國優(yōu)秀共青團員”10名代表之一和全國鐵路重點工程建設大軍中的唯一代表,出席“全國跨世紀青年人才群英會”。此刻,他禁不住心潮起伏,熱血沸騰,臉上掛滿了激動的淚花;他像做夢一樣,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;這一天的確來之多么不易,他仿佛又回到了昔日那激情燃燒的工地,投入到了那艱難、緊張的施工之中。
一
1993年嚴冬臘月,北風呼嘯,滴水成冰。京九鐵路衛(wèi)運河特大橋工地,正在緊張地進行著拼裝、張拉等項施工。在近30米的高空,有一位身材魁梧、腰系安全帶的年輕人,把自己懸掛在一根混凝土桿件的吊扣上。他頭戴黑色老頭帽,把頭部和臉龐包得嚴嚴實實的,只露著兩只凍得發(fā)直的大眼睛;他腳蹬又光又滑的桿件邊緣,身體使勁后仰;他一只手扶摸著鋼釬,另一只手揮動著鐵錘,“當、當”不停地雕鑿桿件錨槽與錨頭。
刺骨的寒風,像刀子一樣從他的身上掠過。從他鼻孔冒出的熱氣和頭上滲出的汗水,很快使老頭帽變得冰涼冰涼的,緊緊地貼在他的頭、臉上。為此,也為了與下邊接應配合施工的工友說話清楚,聽得準確無誤,他干脆把老頭帽取掉。他的兩只大耳垂凍得像發(fā)紫的葡萄,充滿了淤血;他臉色烏青,四肢麻木,渾身像置于冰窟?墒瞧D巨的任務,緊迫的工期,催著他一干就是三四個小時,直到錨頭和錨槽對位準確,嚴絲合縫,把帶有7個孔的錨具和加片套在鋼絞線上,把漿壓實、壓滿才肯下來。這時,他已是心力交瘁,站立不住了。他,就是十一隊張拉壓漿班的工班長江茂昆。
江茂昆,1991年從鐵路技工學校畢業(yè)。1992年初冬,他隨隊從河南宋大煤炭專用線來到京九鐵路衛(wèi)運河特大橋工地。他把能夠參加鐵路大會戰(zhàn),當成一次難得的成長鍛煉機遇。領(lǐng)導安排他開攪拌機,他愉快地服從,并大膽地把所學的知識運用于實踐。為了保證混凝土的攪拌質(zhì)量和橋墩灌注的連續(xù)性,他總是不顧疲勞,不分晝夜地干。有時實在困極了,他就趁加固模板的當兒,裹上大衣歪在河灘上打個小盹……
建設中的京九鐵路衛(wèi)運河特大橋
魯西平原,遍地黃沙,加上倒灰,被風一吹,直往人們的鼻孔、耳朵里鉆;牙一動,嘴里的沙粒“咯吱咯吱”響。一天下來,就變成了“灰人”。在攪拌中,有時出現(xiàn)結(jié)塊水泥或管道堵塞,江茂昆二話不說,馬上親手把水泥塊捏碎,把管道疏通。由于他嚴格操作規(guī)程,攪拌均勻,便于搗固,使打出的橋墩個個內(nèi)實外美,光潔明亮。在京九鐵路全線質(zhì)量檢查評比中,衛(wèi)運河特大橋下部主體工程被評為“優(yōu)質(zhì)樣板工程”,全橋被評為“青年全優(yōu)工程”。
1993年9月,衛(wèi)運河特大橋進入最艱難的拼裝階段,上級決定實行班組分項承包。其他幾項工程都先后有了著落,惟獨張拉壓漿這一“難、精、險”的分項工程無人承包。大家心里明白:衛(wèi)運河特大橋是我國鐵路第一座斜拉式預應力鋼筋混凝土連續(xù)桁架梁橋,是鐵道部重點科技攻關(guān)項目,是京九線14個重點控制工程之一,而張拉壓漿是難中之難,精確度誤差不能超過正負5毫米。要把100多噸11000米的鋼絞線,穿入混凝土預制桿件孔道,還要錨固、壓漿、灌注等等,這些都要在近30米的高空進行作業(yè),稍有閃失,后果將不堪設想。誰來帶頭挑起如此艱險的重任?
隊領(lǐng)導經(jīng)認真研究分析,征求工人江茂昆的意見。“慎重點、別逞能。”有人勸江茂昆。
“工作再艱難也得有人干,有一項落空大橋就建不成,京九線就通不了。我不能等閑視之,要迎難而上,敢為人先。”江茂昆走馬上任了。
隊長叫江茂昆選人,他一下子挑了20多位和他大小差不多的年輕人,只有幾位老骨干。有人不解,他解釋說:“年輕人精力旺盛,勤奮好學,接受新東西快,且敢想敢干。”他根據(jù)實際工作需要,把全工班分為下料、張拉、壓漿等4個作業(yè)小組,明確各自的責任,并建立了工序交接簽字制度。施工情況有詳細的記錄備案,做到步步為營,環(huán)環(huán)相扣。在實踐中,他探索出了一套從試吊對位、試張拉到測量、退錨、涂膠和張拉、壓漿的科學施工程序。
近百個作業(yè)點,江茂昆和他的工友們,卻不厭其煩地將腳手架搭了拆,拆了搭,張拉一次不成,就重新再來,直到成功,最多時反復多達十一二次。在張拉壓漿最后一道工序中,需要經(jīng)過順孔、吹風、沖水、壓漿等道道關(guān)節(jié),每一步稍有不慎,就會出現(xiàn)質(zhì)量事故。
江茂昆告誡工友們:一著不慎,全盤皆輸。為了保質(zhì)保量完成任務,他在關(guān)鍵部位安排專人負責,實行工序交接簽字制度,施工情況有詳細的記錄、備案;為了趕進度,他帶領(lǐng)工友們每天披星戴月加緊施工。
炊事班做好的飯菜,熱了涼,涼了熱,不知熱了多少遍,拼裝一節(jié)間時,他帶領(lǐng)大伙一直干到深夜12點,終于使拼裝、張拉、壓漿一次成功。
10月6日,大橋主桁桿件拼裝開始。江茂昆帶領(lǐng)工友們每天早出晚歸,披星戴月,在30米高的腳手架上爬上爬下,把鋼絞線一束一束地傳到高空,穿入桿件孔道。鋼索縱橫交錯,密密麻麻,穿索難度很大。僅鋼索傳送就很艱難。江茂昆每次總是站在最前面、最高處,扛著上百公斤重的鋼絞線,喊著號子,踏著陡峭的鐵梯向棧橋上攀登。鋼絞線像沉重的釬繩,深深地勒進了他的皮肉,滲出殷紅的鮮血……
壓漿時,排氣孔內(nèi)噴出的水泥漿,濺到江茂昆的臉上,他輕輕地一擦,又繼續(xù)干了起來……
穿鋼絞線時,江茂昆的手套被磨破,來不及更換,磨破了手,滲出血來。鋼絞線帶著斑斑血跡,一束束地穿入了桿件孔道……
雄偉壯觀的衛(wèi)運河特大橋啊,你是江茂昆和他的工友們吃苦奉獻的結(jié)果,血汗?jié)沧⒌慕Y(jié)晶!
二
一天深夜,衛(wèi)運河兩岸萬賴俱靜,勞累了一天的人們進入了夢鄉(xiāng)。剛從工地加班回來的江茂昆,突然感到渾身不適,接著就上吐下瀉。醫(yī)生一連給他輸了兩瓶液體,可第二天他拖著虛弱的身軀,照常上班。還有一次,他在棧橋上進行張拉作業(yè)時,不慎一腳踩空,一下摔倒在鋼軌上,致使坐骨摔傷,疼痛難忍。可他一聲不吭,繼續(xù)在工地上忙碌不停。
江茂昆最大的特點是要強,不論干什么都千方百計地干好。為了工作,他舍棄了打籃球、踢足球、看電視、唱歌兒等文體活動。他的家就在距工地只有百余公里的山東肥城,可是從大橋開工到合龍,卻未能回家一次。親友們先后給他介紹了兩個對象等他回去見面,都因他未及時回去而告吹。他曾為此苦惱過,但他矢志不悔。他說:“作為一名有志青年,在選擇對象和事業(yè)發(fā)生矛盾時,我應當毫不猶豫地選擇后者。”
年屆花甲的父親患淋巴瘤住院手術(shù),在病痛中念子心切,讓人捎信叫兒子回去。江茂昆想起父親含辛茹苦對他的養(yǎng)育之恩,恨不得插翅飛往老人身邊,盡上一份孝心?墒,看看沸騰的工地,掂掂自己肩上的分量,他無論怎樣也邁不出離開工地的腳步。“忠孝不能兩全啊!”他把牽掛埋在心里,繼續(xù)帶領(lǐng)工友們一如既往地工作。
1994年春節(jié),當萬家團聚,辭舊迎新之時,江茂昆和他的工友們卻頂著凜冽的寒風,在零下10多度的氣溫下,在20多米高的大橋斜拉主塔上,不停地穿索、張拉、焊接……
江茂昆對我說:“我最佩服鐵人王進喜那樣的工作態(tài)度和事業(yè)心。” 因此,他把自己的情和愛,都融到了大橋上,融進了京九鐵路的建設中。前往工地現(xiàn)場辦公和看望慰問的鐵道部、山東省領(lǐng)導同志,對于江茂昆和他的工友們吃苦、拼搏、奉獻的精神,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贊揚。
建成后的京九線衛(wèi)運河特大橋
在京九線衛(wèi)運河特大橋建設過程中,江茂昆發(fā)動全工班發(fā)揮聰明才智,先后提出合理化建議9條,獲得個人和班組“五小”成果獎7項,解決施工技術(shù)難題15個。在起初階段,壓漿使用的膨脹水泥,流通性差,常出現(xiàn)壓不實和堵塞現(xiàn)象。江茂昆和工友們反復試驗,使用普通水泥和氧化鋁粉,既達到了技術(shù)要求,保證了工程進度,又降低工程造價11萬多元。
桿件拼裝需要臨時張拉,拼裝完畢還要退錨,可是沒有退錨器。江茂昆和工友們自行設計、加工退錨器,及時解決了這一難題。他們還一起研制、改造了壓漿嘴、穿索護罩、通孔器和灰漿拌合機等,不僅節(jié)約了14萬多元的開支,提高了數(shù)十倍的工效,而且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,保證了施工的順利進行。
……
三
雄偉壯觀的京九線衛(wèi)運河特大橋,像一座不朽的豐碑,巍然屹立在遼闊的魯西平原上。歷史不會忘記為祖國建設付出艱辛勞動,做出突出貢獻的人。1994年“五·四”前夕,江茂昆先后被全國鐵道團委和團中央授予“全路優(yōu)秀共青團員”“全路新長征突擊手”稱號,光榮地出席了全國跨世紀青年人才群英會。
面對記者的訪問,江茂昆激動地說:“我是數(shù)十萬筑路大軍中的一名代表,只是做了一個年輕人應該做的工作,黨和人民卻給了我這么高的榮譽。這榮譽應該屬于全體筑路職工。我今后的路還很長,我要以此為動力,不負眾望,勤奮工作,為祖國的建設事業(yè)不斷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!”
幸福一家人:江茂昆和妻子、兒子在一起
踏平坎坷成大道,斗罷艱險又出發(fā)。1996年9月1日,京九鐵路建成正式通車后,江茂昆征塵未洗,就風塵仆仆地趕赴上海,投身滬寧高速公路建設。28年來,他風餐露宿,四海為家,轉(zhuǎn)戰(zhàn)大江南北,參加鐵路、公路、市政和房建等國家和地方重點工程建設,歷任工班長、工程隊長、黨支部書記、項目部副經(jīng)理、項目部黨工委書記,為祖國建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。如今,他已年過半百,仍然正奮戰(zhàn)在建設工地上。他早已幸福成家,找了一位溫柔賢惠的妻子,兒子已大學畢業(yè),正在準備就業(yè)。他堅定地表示:“我已為國家建設貢獻了青春,但我無怨無悔,將繼續(xù)堅守工作崗位,盡職盡責,盡心盡力,直至干到退休的那一天!”(李佩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