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德國“一百年不壞”的高壓鍋,到日本一輩子做壽司的“壽司之神”,“工匠精神”多年來一直是許多消費者津津樂道的“傳說”。
但對以“工匠精神”自居的日本企業(yè)來說,過去一年可謂流年不利。先是日本第三大鋼鐵企業(yè)神戶制鋼數據造假、以次充好,后來又是三菱材料子公司被曝數據造假幾十年,都踐踏了日企所謂的“工匠精神”。
而知名日企的造假丑聞,在2018年也沒有完結。
將超13億個中國產零部件
改為“日本制造”
當地時間2月9日, 國際著名的鐘表公司——西鐵城時計株式會社(Citizen Watch,以下簡稱西鐵城)向外界公布了一份轟動全球的調查報告,承認旗下子公司存在大量篡改產品測試LED數據和零部件產地的行為。
據央視新聞報道,相關問題產品可能已流入包括中國在內的海外市場。這也成為自去年神戶制鋼、三菱材料、日產汽車、斯巴魯等國際知名品牌被爆出造假后,又一家踐踏日本所謂的“工匠精神”的大企業(yè)。
2月9日東京股市一開盤,西鐵城便低開3.9%,但又在13號開盤暴漲,一舉收復失地。
《日本時報》報道稱,除了LED相關的零部件產品外,西鐵城還透露稱其位于富士吉田市的子公司“西鐵城電子”偽造了發(fā)光二極管的質量檢測數據。事發(fā)后,西鐵城手表公司立即免去了總裁Yoshihiro Gota以及另外一名涉事高管的職務。
針對西鐵城的這項第三方調查還顯示,西鐵城電子曾在2012年至2016年間,把中國子公司工廠生產的166種、超過13億個零部件的產地篡改為“日本”并提供給119家客戶企業(yè),篡改比例占同一時期產品總數的6.7%——只因擔心失去北美的重要客戶。
《日本時報》報道稱,上述啟動于去年年底,最初目的是檢查產品標簽的使用情況,結果發(fā)現這些標簽都與產品的實際產地不符。
“蘋果表”都打敗瑞士表了
西鐵城手表卻在造假?
在日媒看來,日本的高端手表行業(yè)一直令日本人引以為傲,甚至要在海外叫板瑞士手表。西鐵城也一度通過收購企業(yè)開拓海外市場,如今深陷“造假門”,讓人不禁唏噓。
每日經濟新聞(公號:nbdnews)記者注意到,上月底彭博社報道稱,為了吸引更多高凈值的客戶,西鐵城希望收購國際頂尖的手表品牌。西鐵城首席執(zhí)行官Toshio Tokura在東京接受采訪時表示,公司將考慮收購那些手表售價在1.83萬美元以上的奢侈手表品牌。雖然西鐵城對于收購還沒有明確的時間,但Toshio Tokura指出,公司還將關注智能手表領域的發(fā)展。
而說到智能手表這一細分領域,彭博社的報道中還指出,由于蘋果的Apple Watch銷量暴增,蘋果已經超過勞力士,成為全球最大的手表品牌。正因如此,西鐵城也正考慮提升其在高端手表市場的知名度,以面對來自健身品牌和智能手表表品牌的競爭。
收購更多的奢侈品也將為西鐵城的品牌加分,兩年前,西鐵城就收購了瑞士知名鐘表品牌康思登 (Frederique Constant),康斯登的手表價格從大約1000美元至超過10000美元不等。然而, Vontobel AG銀行的分析師Rene Weber在一份報告中稱,西鐵城約70%的銷售額都來自于其同名手表品牌。
但諷刺的是,就在西鐵城手表曝出造假丑聞的同時,以蘋果Apple Watch為代表的智能手表的崛起,正沖擊著全球傳統鐘表產業(yè)。
本月初,蘋果公布了其2017年第四季度的對應財報,雖然財報中未明確提及Apple Watch的銷量,但市場研究公司Canalys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,2017年四季度Apple Watch的銷售規(guī)模達到新高,發(fā)貨800萬只,已經悄悄超過了瑞士表業(yè)當季的出口總量680萬只。也就是說,從某種意義上講,瑞士這個曾一度以知名鐘表著稱的國度,已經被蘋果超越。
雖然這些數據都是來自第三方分析師的估計,但仍指出了一種大趨勢——在2016年第一季度,瑞士全國的“發(fā)表量”為590萬只,而蘋果只有150萬只。記者注意到,去年第四季度蘋果的Apple Watch銷量暴增的原因之一,是蘋果在9月17日發(fā)布Apple Watch 3,為美國傳統的“假日購物季”做好了準備。
不過,TechCrunch的報道中也指出,即便如此,也不意味著蘋果的Apple Watch能在未來保持領先地位——蘋果只有一種手表產品,而瑞士則有數千種。
瑞士表業(yè)包括眾所周知的勞力士、萬國和斯沃琪等中高端手表品牌,超越瑞士表業(yè)對于目前蘋果的管理團隊來說意義重大。去年9月12日的蘋果發(fā)布會上,蘋果CEO庫克對外聲稱Apple Watch已經是世界最為暢銷的手表,而去年四季度超乎尋常的銷售表現無疑是對這一論調的有力支持。
盡管西鐵城手表和Apple Watch沒有直接關系,但我們還是不禁想問:蘋果智能手表已踏上征途,為什么以“工匠精神”自居的日本手表(或者說日本制造業(yè))卻騙起了消費者?
據參考消息日前報道,實際上,在國際輿論看來,日本制造業(yè)被捧上神壇可謂時日不短,如今,“神話”接連被戳破,丑聞背后暴露出的似乎是企業(yè)精神的垮塌。
《紐約時報》則指出,由于競爭壓力或其他因素影響,重視質量的日本公司開始逐漸出現作弊問題,而這一切都只是為了炮制出企業(yè)成功的假象。
而在日本經濟新聞網看來,接二連三的丑聞背后暴露出的似乎是“現場至上主義”的極限。持續(xù)20多年的經濟低迷,沉重地打擊著日本國民的士氣。因此,企業(yè)內部普遍出現員工士氣低落、職業(yè)道德下降的現象。員工的責任感和“熱愛公司”的精神,已經大大不如以前了。
報道還稱,日本企業(yè)以前與美國、德國等發(fā)達國家比質量,現在又面臨著中國企業(yè)的競爭,中國產品的質量不斷上升,使日本領先的空間越來越小,這種環(huán)境下產生的焦慮感更加觸發(fā)了需要加強和維持成功形象的需求。當實際做不到的時候,就走向了造假之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