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賽開始前,外方參賽隊員正在調整槍支。安曉惠 攝
秋日的燕山深處,層林盡染。正午時分,武警某訓練基地靶場,陽光分外耀眼。西班牙國民警衛(wèi)隊狙擊手馬科斯上士伏在地上,快速拉動槍機,將子彈裝填進狙擊步槍內,爾后迅速調整呼吸、集中精力,等待150米外隨時可能出現(xiàn)的目標。馬科斯正在參加的是“鋒刃-2018”國際狙擊手射擊競賽。在接下來的5天里,他和隊友圣提亞哥下士,將與來自白俄羅斯、以色列、巴基斯坦等包括中國在內的21個國家軍警憲同類部隊的逾百名狙擊精英同場競技。
馬科斯是一名實戰(zhàn)經驗豐富的狙擊手,曾遠赴阿富汗、科索沃、伊拉克等國執(zhí)行任務。即便如此,他仍不敢掉以輕心。畢竟接下來出現(xiàn)的目標最小直徑只有3厘米,還不足一個乒乓球大小,而顯靶時間僅有5秒鐘,戰(zhàn)機稍縱即逝。
“這個課目是利用聲響掩護狙擊,重點檢驗狙擊小組分析掌握戰(zhàn)場環(huán)境、快速捕捉戰(zhàn)機和精準協(xié)同狙擊的能力。”據(jù)現(xiàn)場裁判員介紹,狙擊小組2名射手可自由分配5發(fā)子彈,但必須在2分鐘時間內,利用隨機播放的6次模擬槍炮聲作為掩護,對5個直徑依次為3至7厘米的目標進行射擊。
參賽狙擊小組利用聲響實施掩護狙擊。王濤 攝
狙擊手素有“槍王之王”的美譽,但每一個“槍王”都是從不斷挑戰(zhàn)自我極限中鍛造而來。同樣面對利用聲響掩護狙擊課目,中國海軍某部狙擊手王源震在研究競賽策略時,提出了一種“穩(wěn)妥”方案:放棄直徑3厘米和4厘米的目標,以確保后面3個目標都能命中。但遭到隊友張亨的直接否決:“戰(zhàn)場上,狙擊手沒有選擇目標的權利,更沒有穩(wěn)妥的‘第二方案’。”
此時,在百米外的偵察判定狙擊課目競賽場,剛走下射擊場的武警新疆總隊狙擊手王杰額頭上依然冒著汗珠。在這一課目中,他和隊友李崢嶸先潛行通過5米排水管道,再利用模擬無人機戰(zhàn)場監(jiān)視畫面,判定出隱藏在幕布后面半身靶的位置,兩人在間隔小于1秒的時間內果斷擊發(fā)。“這個課目的難點在于射手看到的畫面,是從目標背后拍攝的,與射手射擊朝向正好相反,好多選手都因判斷錯誤遺憾失分。”王杰告訴記者,“這個課目對射手的運用戰(zhàn)場地物、迅捷準確判斷空間和精準狙擊能力都是很大的考驗。”
近距離精準狙擊課目,來自武警部隊的選手精準命中目標,獲贈“軒轅劍”。安曉惠 攝
中國武警雪豹突擊隊隊員沈圣囡是首屆“鋒刃”國際狙擊手射擊競賽小組總冠軍獲得者。首日競賽的課目中,他印象最深的是多種姿勢狙擊。射手須攜帶25公斤彈藥箱向前躍進50米,分別采取立姿、跪姿、坐姿、臥姿,對100至150米距離上4個縮小1倍的半身區(qū)域靶進行射擊。
“要想在這個課目中取得好成績,必須克服負重運動后帶來的各種不穩(wěn)定因素和光照、濕度及風力的影響。”雖然射擊條件極為苛刻,但沈圣囡認為很有必要:“狙擊手是反恐的尖兵、鋼刀上的鋒刃,必須具備多種條件下的打贏能力。”